手工坚持|非遗之路 手工坚持|非遗之路

手工坚持|非遗之路

手工坚持|非遗之路

非遗之路 

2006年6月,武夷岩茶(大红袍)传统制作技艺
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瑞泉第十二代传人黄圣亮被评为首批制作技艺传承人
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繁复
从采摘到初制,再到精制
不同工序要求不同,且历时极长
是一件技术与成本要求都非常高的事情
但却能让茶的每个细节都呈现出完美的状态
这样的手工坚持
无论是对瑞泉号本身的理念践行
还是对武夷岩茶传统技艺的传承
都具有积极意义

 

开山习俗

每年春茶开采是武夷岩茶制作的开端
俗称“开山”
瑞泉沿袭着百年制茶传统
在每年春茶开采前都会择黄道吉日举办开山仪式
仪式按例由历代掌门人带领家族众子弟
和瑞泉全体员工祭拜茶神、山神,祈福开山
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
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

瑞泉手工岩茶制作流程

黄氏匠心技艺

 

采摘

武夷岩茶采摘时间一般在农历四月中旬初,全部进行人工采摘,采制期15天左右。

在经年累月制茶过程中,瑞泉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机制,经验丰富的“带山”师傅,可以做到根据每年天气状况,合理安排采茶工、挑青工、运输工具、车辆,将青叶按照节奏采下,并及时运至茶厂。

挑青

青叶达一定数量就要收青挑走,否则采多装不下;有时一处山场茶青采完,虽茶青不多,也要收集起来让挑青人挑回,以及时转山场,避免与其他品种混淆。

挑青最好用竹蓝,防止茶叶破损,保持透气。

开青

又叫倒青、萎凋,意思是芽叶失水后趴下。倒青中的显著变化是水分的丧失,这是形成岩茶香气滋味的基础之一。

茶青进厂后,即倒入青湖内抖散,抖摊于水筛中“开青”,后排置于竹制晒青架上。需要师傅根据环境及鲜叶状况,灵活掌握时间。

摇青

摇青是武夷岩茶的精髓,也叫“做青”。它决定了岩茶的色、香、味和绿叶镶红边的状态。

通过反复摇青和静置多次交替,随着水分的逐步散失,使叶片中内含物发生一系列变化,最后形成香气浓郁,滋味醇厚的品质。

炒青

炒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茶中酶的活性,以中止走水、稳定做青阶段已形成的品质。

炒青要在200度的高温下徒手操作,手掌要并拢,这样才会让茶青漏掉,使茶青均匀受炒。炒青人还得实时防备铁锅烫手。

揉青

揉青和炒青要一气呵成的,应趁热迅速接出炒好的茶青到揉茶筋中,由两人合揉一锅,直至叶汁足量流出,茶叶卷成条形,浓香扑鼻,即解块抖松,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为一历(加竹字头),倒入锅中复炒。

走水焙

青叶经双炒双揉后,即送进焙间烘焙,俗称“走水焙”。该过程需用明火高温,因此先将焙筛的筛框浸水,以防筛子离框脱落,再将揉过的茶索倒入其上摊平,之后迅速提起焙笼置放在焙窟之上翻焙。翻焙是将所焙的茶索端下,放在拖筋上进行翻拌后摊开再焙,目的是使茶索均匀受热。

扬簸

茶索经初焙后,水分蒸发过半,叶呈半干状态即下焙进行扬簸,簸去茶末、三角片。

扬簸在焙间内进行,簸过的茶索摊入水筛中,厚度约近2寸,然后移出焙间,端出搁于走廊的摊索架上摊凉。

 

拣剔

拣茶的目的是剔除茶头(即茶梗),防止茶叶的有益成分被茶头吸收回去。粗拣是拔掉茶头,剔除老叶、杂物等。拣好的茶需按不同品种收集起来,放入焙笼烘焙,每日傍晚将已焙干的茶叶收存装箱,盖好并贴封条存入仓库,待春茶结束后,再挑运到茶行加工。

复焙

复焙俗称“足火”。复焙是提香提纯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火调香,以火调味。通过复焙能够增进茶叶汤色,提高茶的耐泡度,所以与初焙短时间高温相反,复焙讲究文火慢炖。

装箱

加工好的成品茶,装入内衬有锡箔纸或锡囊的四方木箱中。箱外要裱贴上顺泰纸(即一种毛边纸),打上厂号和茶品名称,涂上厚厚的桐油,箱外编织上竹篾套,再行外运。运输工具多为木船、竹筏。这时的装箱是装加工后的精茶。